蒲章虎 官方网站

http://puzhanghu.artlianhe.com

蒲章虎

总浏览人气:118840

蒲章虎  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,蒲松龄第十一世孙。现年69岁。中共党员。公安大专。1969年入伍,曾任团政治协理员,师文化干事、宣传干事;1987年年底转业于淄博市公安局,曾任宣教科副科长,教育培训科主任科员、副科长。2002年离岗。2008年退休。山东省音乐家协会、曲艺家协会会员,江苏音乐文学家协会会员;淄博市音乐、曲艺家协会会员。编印出品了歌词集《秋叶》,文集《柳风俚韵》。
查看详情>>

蒲章虎 艺术家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满井 满井沟 满井庄

      亲爱的朋友,您到过著名“世界短篇小说之王”、《聊斋志异》的作者蒲松龄的故乡吗?您见过村头那条花树葱茏、宫寺别致的柳泉风景区吗?您是否品味过风景区里那眼水满四溢、柳丝戏波、清冽甘甜的“柳泉”井水吗?当您被眼前这些由蒲氏后人、蒲松龄的子孙们精心营造的人文景观所深深吸引时,您是否想追根求源、弄通弄懂这井、这沟、这村的历史原貌,它们与蒲氏人、与蒲松龄的世代干系和文化渊源。那么,笔者就带您回溯到三十年前的此地、此井、此沟、此庄。

      现在的“柳泉”水井,原名叫“满井”,皆因当年清澈见底、水满四溢而得名,是蒲氏后人生息繁衍的主要水源。后来,蒲氏人在井边四周植柳数十株,使垂柳掩映下的满井更加怡人。当年,蒲松龄挑桶下沟、来此井打水,供全家人饮用。见此景之美,故为自己取号“柳泉”,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一腔情爱。

      从此,蒲松龄就常用这眼井水煮开沏茶、在这井旁柳荫下设茶摊招待过往的行人,让其歇脚、喝茶、讲故事;尔后,将采风到的故事整理加工成文,《聊斋志异》中好多篇章即出自于此。早年满井,深不过三五米,井口约七八十公分见方,井下有多处泉眼,井水俯身可取。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绝的井水,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蒲氏子孙。解放后,由于受到当地煤矿采掘之影响,地下水位骤降,满井多次干涸。无奈,蒲氏子孙只好一次次下井掏石清淤上水,名曰“淘井。直到十九世纪末,井深已淘至20余米,汲水也用上了井绳和辘轳,水满四溢的景象很少再现。

      鉴于“满井”的芳名,其所处的深沟,随叫“满井沟”,即现在的“柳泉风景区”。满井沟在村东约百米处,东南西北走向,是一条沙石土沟。沟深约15公尺,沟长不足二里,沟宽处在80公尺左右,沟窄处仅20余米;东起车家庄北山脚下,北接本村西北“老北沟”。原沟壁、沟坡上野花篙草丛生,荆棘、刺槐、松柏茂盛,风景自然秀美。因此沟为旱水沟,只有夏秋两季雨水多时,才有山洪涌入,沟中水流不断。据此,人们在沟底两侧垒堰造田种庄稼。原来六七十米宽的沟底,只剩七八米,形成沟中沟。

      在满井沟里的“满井”周围,曾有五座沙砾土堆,蒲氏人称其为“五鼠”,后有“五鼠闹东京”的传说,现有“四鼠”,其一“鼠”已被园林改造铲除。

      在“满井”的左上方、现在的“满井寺”,当年曾建有规模较大的“关帝庙”。50年前,笔者刚记事时,此庙已成废墟,瓦砾满地,石碑破碎,不堪入目;到文化大革命时,其遗迹被彻底清除,碑石被砸成小块烧成了石灰……。蒲松龄的墓园在“满井沟”东南方的沟坡上约四五百公尺处,古柏参天,彰显着一代文豪蒲松龄的风韵和傲骨。

      今日的蒲家庄,当年也因“满井”而用名“满井庄”,那是在明初时期。据史料记载,蒲家庄约建于宋代,因村中有三株古槐,故取名“三槐庄”。明初万历31年,缘该村以蒲氏人为主,形成族姓村,更名为“蒲家庄”,延续至今。

      蒲家庄,解放初约700余口人,现在已达1800余口。原来的所谓族姓村,随着时代的变迁、人口的流动,也变成了宓、刘、王、吕等多姓氏村。不过,蒲氏人仍占多数。目前,蒲氏后人、蒲松龄的子孙们正以继承蒲文化、研究蒲文化、弘扬蒲文化、发展蒲文化为己任,发挥其聪明才智,以“满井沟”为主体,继续开发旅游业,为建设当代文化名村而努力。


扫一扫关注微官网